Monday, November 15, 2010

梁文奎 詩

题增城进士单有明清白传家巷
朝代:宋 作者:梁文奎 
清如增江水,白如白石山。
羡尔清白人,栖迟山水门。
至清不可淆,至白不可淫。
传子复传孙,一心如一辙。
山同今古色,水同今古流。
载阅清白卷,山水两悠悠。
http://sc.zdic.net/song/1240316554912253.html

Tuesday, October 26, 2010

梁氏源流各宗派世系入粤分布图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92f7070100ly64.html






广东梁氏源流简述

据《广东地方志》《客家姓氏源流》1993年梅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编写、各地《梁氏族谱》等资料记载:
梁氏最早入粤始祖为梁芹(梁康的51世孙)。唐代梁芹迁居广东恩平县郎底开基。梁芹生二子:梁健、梁忠。梁健生三子:廷绣、廷彩、廷纬。
其后陆续入粤的梁氏始祖有:湖比郴州根竹巷人,唐禧宗乾符年间任怀阳古都存水县(今怀集县)正堂。其裔孙分居于怀集梁村、大岗、岗坪、马宁等地,以及高要市金利镇、南海市等地。
梁颀(梁康的57世孙),号范,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考选官任五府君,母亡后迁居福建泉州惠安黄淡村。传至62世梁熙嘏,生于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奉赠国师,再封英国公。梁熙嘏由惠安黄淡村迁广东顺德,生七子:照儿、汉文、寿荣、汉元、汉清、汉光(贵)、汉□。63世汉光,字贵,生七子:克笃、克家、克明、克和、克绍、克俊、克曩。
宋末元初,因元军入侵,而举族南迁。为避战乱梁熙学(梁康62世孙)从福建晋江莺歌里流迁到南雄珠玑巷。后来梁熙学子孙后来散布于珠江三角洲一带。熙学公为赐太师越国公,生二子:充、衮。衮生五子,徙居化州、定安等地。充生一子登 ,配蔡氏;登公为入粤增城之始祖。登公生四子:文奎,文壁,文治,文定。奎、壁二公卜居东莞板石;治、定二公迁居广州。
南宋宁宗执政时,梁克家(梁康的62世孙)的家族从福建泉州晋江迁到广东东莞、顺德。梁克家生命于1160年南宋状元,官至右丞相,生四子:效、巽、圣(立)、亿。长子梁效,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1133年),生一子:泄,早亡;立一子:固(孟坚)。孟坚(66世),生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年庚午(1150年),官兵部左侍郎,从顺德迁福建宁化石壁开基,为石壁一世祖。孟坚生一子:绅,任上杭知县。绅生二子:可久、可泰。梁克家笫四子梁亿,生四子:满、淮、沂、港。梁满,号石溪, 南宋状元。梁满生三子:坊、丹墀(迁居梅县松源)、埙。
宋末元初梁文生与同宗100多人由福建宁化县迁到广东梅州松源开基,为最早入梅州之梁氏。梁文生(梁氏68世), 南宋探花, 南理宗时为司礼部天官。梅州梁氏人家可分为三个支系迁徙。梁氏71世振鸿(松源公)梁氏72世梁福(松冈公)迁居梅县松口镇仙口村。梁氏72世、梁禄(松渊公)居梅州城区。而今梁氏人家分布在海内外。
梁焘(六十二世),宋朝(公元1097年)官至中书、左侍郎,被宋哲宗王贬至广东化州,生子志远、志大、志同。宋朝 (公元1097年)安徽凤台人梁绍,官授广东提干,迁来新会,生子抚民、爱民。
唐朝以后广东有众多的梁氏家族从北方和江西、福建等地方迁到广东,在此不再叙述。
广东的梁氏人家大部分是梁康的后裔。综观历史,广东梁氏祖宗,不管从何处来,其远祖或来自陕西或甘肃、宁夏、山西、河南。不同世系的梁氏入粤先祖入粤后,开枝散叶而分布广东各地,成为各地支族的始祖,各地的族谱和祠堂都有记载。广东梁氏的梁氏人家为国家、民族、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梁德新摘录于《广东地方志》《客家姓氏源流》1993年梅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编写、各地《梁氏族谱》)

Saturday, October 9, 2010

梁氏之始祖有相連的名人為孔子的弟子,秦始皇

梁氏之始祖 ~~秦仲的兒子秦庄公 又稱為 康伯 梁康伯 梁伯
有相連的名人為孔子的弟子,秦始皇


http://baike.baidu.com/view/18353.htm
《沈隐侯集·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云:“梁氏出自少昊,至伯翳佐禹治水,赐姓嬴氏。周孝王时,封其十六世孙非子于秦。其曾孙秦仲为宣王侯伯,平王东迁,封秦仲少子于梁,是为梁伯。汉景帝世,梁林为太原太守,徙居北地乌氏,遂为郡人焉。”由此可知,少昊氏——伯翳——非子——秦仲——梁伯,血脉相承,在春秋时期形成梁姓。

http://baike.baidu.com/view/39750.htm 少昊
http://baike.baidu.com/view/1022966.htm 伯翳 伯益
http://baike.baidu.com/view/687234.htm 秦非子
http://baike.baidu.com/view/1490321.htm 秦仲 (另外還有秦仲的子孫秦始皇)
http://baike.baidu.com/view/1269126.htm 秦庄公

http://nhlrxxin.blog.163.com/blog/static/11518049620109574742845/
果然秦仲五子不负众望,奋勇杀敌,大败西戎。西周王朝为表彰五兄弟的赫赫战功,封庄公为“西垂大夫”,封秦庆为“忠孝伯”于夏阳梁山建国,是为梁国之始。庆公即是梁氏之鼻祖,后世尊称为:“姓嬴梁氏太始祖周王封忠孝伯讳寅字庆号伯侃谥康”(史称康伯、梁康伯或梁伯)。后来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的东原梁叔鱼以“忠孝”遗训为梁氏的永久家训。


http://baike.baidu.com/view/288287.htm 梁鳣 梁叔鱼


梁鳣(zhan,音沾)姓梁名鳣,字叔鱼,少梁开国康伯之九世孙,晋大夫益耳五世孙。其先五族之乱避迁齐之千乘。齐景公时从学孔子。比孔子小二十九岁,齐国人。梁鳣年届三十,还没有生儿子,他母亲想为其另娶,后来因听从商矍的劝告,作罢。梁鳣四十二岁才生骢,取名赎字子襄,为曾子门徒。父子皆祀孔庙。汉追子京侯。唐代开元二十七年,追封为“梁伯”;宋代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千乘侯”;明嘉靖九年改称为“先贤梁子”。






http://10000xing.cn/x128/bbs/show.asp?id=269 广州“千乘侯祠”

千乘侯 video
http://cache.baidu.com/c?m=9d78d513d9d430aa4f9e91690c66c0161843f1132bd6a0020fa7843fe4735a31501192ac53240443939b733d47e90b4beb832b6f731420c0cd9bc31780ac925f7ed578292348c01652ac4ef99015519a7ec729b8e942bae6e732e4f88fc4de200c9d155f27d6e78a2c55438c0dae477a9cf1cf13464810beb96b3ba822213e9e5540b340ffe4&p=c0769a45a49511a05feadf21614f&user=baidu

Tuesday, May 11, 2010

嬴姓十四氏



嬴姓十四氏语最早来自《史记·秦本纪》:“太史公曰: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氏,有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按:这就是所谓嬴姓十四氏,都是出自伯益。)尔后《通志·氏族略二》云:"黄氏,嬴姓,陆终之后,封于黄,今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有黄国故城,……。僖十二年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亦嬴姓十四氏之一也。"据《诸暨孝义黄氏族谱》所载,黄氏为嬴姓十四氏之一。嬴姓十四氏包括了现在的廉、徐、江、秦、赵、黄、梁、马、葛、谷、缪、钟、费、瞿等姓氏的汉族人,被合称为嬴姓十四氏。嬴姓中东夷来源比较纯的只有徐、廉、江、黄、缪。其余九氏也有来源姬姓等其他姓或赐姓改姓。李氏一支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但嬴氏十四姓其中没有李姓,是因为嬴氏祖为伯益(大费),而皋陶(大业)是伯益之父,所以李氏是嬴宗,便不是嬴氏。

叔魚公

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0-05/04/content_460438.htm

澳門梁族理事長梁仕友應邀致詞表示,中華民族是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梁氏取姓己超過二千八百年。據統計,全國常用的二千五百個姓氏中,梁姓排名十九,是炎黃子孫一個重要支系。孔子為至聖先師,刪詩書、定禮樂、贊周易、修春秋,教授學生三千人,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梁氏供奉的先祖是被稱為七十二賢之一的孔子弟子叔魚公。叔魚公為梁氏後人留下忠、孝兩字“家訓”,要後人忠於事、孝於親,歷代相傅。澳宗親盼梁氏文化研究會日後有機會在澳門舉辦。

韩城---夏阳梁姓的发源地

韩城位于陕西关中平原的东北角,地处黄河中游,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韩城是司马迁的故乡,也是梁姓发源地。

西周晚期,周厉王无道,西戎反对周朝王室,灭犬戎、大骆之族。周宣王即位,以秦仲为大夫,讨伐西戎;秦仲伐西戎有功,被西戎所杀。宣王召见秦仲的儿子秦庄公兄弟五人,与兵七千人,攻破西戎,封庄公为西垂大夫。周幽王昏庸无道,西戎、大戎与申侯联合讨伐周室,杀幽王于骊山脚下。秦仲的孙子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春秋初期,公元前770年周平王秦襄公列为诸侯,赐予岐以西之地。因为秦仲的最小的儿子赢康也参加了这次行动,所以同时把秦襄公的叔父赢封到梁,即今陕西韩城市南10公里的芝川镇附近。梁国的封地叫梁,是在韩城市西边的大梁山脚下,所以叫少梁。梁国的始国君名康,与秦同祖,姓赢氏。爵位是伯,又称梁伯国。梁伯“好土功,治城沟”,动用了大量的奴隶,筑城凿地,修筑少梁城。少梁城的面积约有20多平方公里。一个弱小的诸侯国修筑了偌大的城池,繁重的劳役使得奴隶们疲惫不堪,人心背向,怨声载道,引起了奴隶的逃跑和反抗。中国历史上重大的奴隶暴动的一例就发生在梁国的都城少梁。正因为梁伯执行的内政和外交政策,才导致了梁伯国的灭亡。史家评论说,这是梁伯咎由自取。终于在公无前641年秦穆公灭掉了梁国。梁国存在了近130年。梁国自封国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327年,秦惠文王十一年把少梁改名为夏阳。宋.樵《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记载:“梁氏,伯益之后。秦仲有功,周平王封其少子康于夏阳梁山。子孙以国为氏”。所以说,梁姓源自韩城,尊梁康为始祖。

少梁城遗址分布在韩城芝川、龙亭两个乡镇。城内包括东、西少梁,城新村、瓦窑头、芝北、芝西、芝川、芝东、芝源、城北等10余个自然村,其中心部位在?水、芝水交汇的芝川镇。西边是梁山脚下的西塬,东边是黄河岸边的东塬,南边是南塬。城墙大体是依川塬地形,用土夯筑而成,总长约11公里。东、西、南三面塬上耸立着高高的城墙。西晋、张华在《博物记》中感慨地说:"梁伯好土工功,今梁多有城!"

天下之事,似桑田变幻,少梁城城墙经过2700多年的风雨剥蚀、自然的和人为的破坏,现存只有一个基本轮廓,城墙外侧有城壕,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城池。在瓦窑头村西少梁城的夯土层中发现有人的骨架,城墙内侧发现颈带铁钳、侧身屈肢的奴隶骨架,当时身负苦役的奴隶的惨痛情状可见一斑。1992年在瓦窑头村西少梁城外的新里遗址出土了一件泥质陶盆,口颈18厘米,高7厘米,厚0.50.9厘米。侈口,口沿似轮制较光滑,沿下内收,腹微鼓,器底较平。外饰粗绳纹,内饰麻点纹,底与腹有明显的接痕。陶盆已残破,在剩下的的盆底部分盖有长2.1厘米、宽1.6厘米的长方形篆字戳记“毁里枯器”四字。梁伯在少梁都城以外扩充了自己的领土,但经营不住,起了个名子叫新里,秦国马上出兵占领了新里,并驻扎了军队。这是发生在公元前642年到前641年的事情,也就是秦灭梁的前奏曲。陶盆戳记“毁里”就是秦军夺取了新里;“枯器”就是秦灭梁后,夺走了梁其器群,掩埋在距雍城不远的扶风任家沟,梁绝其祀。梁其器群于19402月初一日在扶风县任家沟出土,有梁其壶、梁其鼎、梁其簋、梁其?、梁其钟共百余件。1989年至1994年在芝川和吕庄砖厂及城古村都出土过“梁半”古钱币。在少梁城附近曾出土两件提梁陶盆,形制相同,其中一件腹部阴刻“祖梁”二字,这是梁姓出自韩城,奉梁康为始祖最具说服力的证据。春秋梁国都城少梁遗址,是韩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公元前641年秦灭梁后,在少梁城附近发生了多次争夺少梁的战争。秦灵公六年魏文侯城少梁,秦击之。秦灵公七年与魏战少攻魏少梁,魏文侯八年再次城少梁。赵成侯十二年秦攻魏少梁,赵救之。秦献公二十三年与魏、晋战少梁,虏其将公孙痤。秦孝公八年与魏战元里,斩首七千,取少梁。秦惠文王十年更名少梁曰夏阳。说明少梁是秦晋的交通要冲,军事上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位于韩城东北部6.5公里的梁带村,是当地现存最大的梁姓古村。当地志书载:元初梁姓始祖名惠“镇桢州,风景之宜,因宅之,肇吾村者其自也”。梁带村,东临黄河,北靠沟,南为壕,四周筑有城墙;现存南、西城墙和东、西砖洞门。梁带村278户,1200人,其中梁姓占80%。城内有禹王庙,规模宏伟、建筑精良,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正殿一座,单檐悬山顶,布筒瓦、雕花琉璃脊,面阔五间,属元代建筑,梁下墨书题记“万历六年布政司承差梁邦彦………”重修。献殿,石雕盘龙柱;戏楼,十字歇山顶。民间流传“西原的潦池,下干谷的庙,梁带村的台子四角翘”。献殿、戏楼可惜今已不存。梁带村原有梁姓祠堂十多处,现仅存梁元祠堂,院内北房为五间大厅,走马门楼门楣木刻“明经进士梁公家庙”。

韩城历史悠久,它不仅是梁姓发源地,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韩城境内的司马迁祠墓、魏长城、大禹庙、城隍庙、普照寺、党家村古建筑群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韩城作为八百里秦川的一座古城,吸引了中外游客的纷至沓来。近年来,许多海内外梁姓传人亦纷纷前来寻根问祖、探古寻幽。

(转录自http://www.mingzong.com/news.php?id=6881

转录自http://nhlrxxin.blog.163.com/blog/static/1151804962009630105820756/

Monday, May 10, 2010

梁氏 英文讨论区

连接一下.

http://www.chinahistoryforum.com/index.php?/topic/1737-the-liang-family-history/

梁 (wiki)

http://en.wikipedia.org/wiki/梁

Liang (Chinese: 梁) is a Chinese surname common in Taiwan and southern China. Meaning "a beam", "a bridge", or "an elevation", the surname is often transliterated as Leung (in English-speaking Hong-Kong[citation needed]) or Leong (in formerly Portuguese-speaking Macau[citation needed]) (Cantonese), Neo / Nio / Niu (Hokkien,Teochew, Hainan). It is also common in Korea, where it is pronounced Yang. In Vietnamese, it is known as Lương.

It ranks 20th of the top 100 in Wikipedia's List of common Chinese surnames as of 2006.